金融混业观察:熔断机制四天即撤,监管善意为何成悲剧?
tp官方 2025年2月21日 18:23:38 tpwallet最新版官网 50
熔断收市引震动
1月7日,A股交易仅13分钟便触发了熔断线,随即结束。这一突发状况犹如一颗炸弹,在金融市场上引爆,对监管机构造成了强烈冲击。当天,证监会及上级部门迅速召开紧急会议,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的决策措施。在这短短13分钟内,整个金融界都陷入了紧张的氛围。
引入原因追溯
熔断机制的设立并非巧合,2015年股市出现异常波动,各方纷纷要求实施熔断。再者,2013年8月的光大乌龙指事件使人们对交易所缺乏熔断机制表示疑虑,而股灾更是促使监管层深思,流动性问题在股灾中凸显,成为关注的焦点,随后交易所着手研究并引入这一机制。
报告修改与方案设计
八月底,交易所向上级监管机构提交的熔断机制报告经过了多次修订。报告中详细探讨了多个设计方案,包括熔断期间是否允许撤单,以及熔断恢复后是采用集合竞价还是连续竞价等问题。各方持续研究,努力寻求最适合我国A股市场的熔断机制。
公开征求意见风波
9月7日,三大交易所共同发布了《征求意见稿》,提出计划在维持现有个股涨跌幅限制的基础上,新增指数熔断机制。然而,这一消息公布后,市场人士纷纷表示不满。券商、基金、私募等机构对于指数熔断的阈值数值设定、熔断时间长短以及与现有涨跌幅制度的融合等方面,提出了众多不同的意见。
系统测试与应急滞后
南方某证券公司的人士透露,在熔断机制实施前,该公司对各种交易系统进行了多次测试,大约每月一次,每次持续一天,且都是在周末进行。但遗憾的是,在熔断机制推出时,交易所和监管机构并未对基金的申购和赎回提供明确的指导意见,这导致整个基金行业在熔断机制实施后应对措施迟缓,市场反应显得较为混乱。
暂停机制终落幕
交易新规规定,1月7日13时33分市场实施指数熔断后,交易便不再恢复。紧接着,证监会与上级部门紧急召开会议。会议认为,两次熔断并未达到预期目标,同时“磁吸效应”显著,负面影响较大,于是决定暂停。仅运行了4天的熔断机制,在10点33分宣告终止。知情人士表示,7日晚上,交易所正在进行通关测试,目的在于确保次日熔断机制取消能够顺利进行。
回顾A股熔断机制的曲折发展,不禁让人思考:若当初引入时能更慎重细致,结局是否会改写?你有何见解?不妨点赞交流,或在评论区发表高见。